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建设的峰值功率11KW高倍聚光光伏电站(576倍聚光),是国内第一个按照商业化系统建设且并网发电、投入运营的高倍聚光光伏电站,也是目前已报道的国内转换效率最高的并网光伏电站(直流效率25%)
寻求新突破 工程市场相对于普通的农村市场来说,更具有亮点。力诺瑞特3年来已推广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住宅项目3400万平方米,相当于创建了一个完全低碳的太阳能住宅的新型城市。
太阳雨太阳能日前推出世博珍藏版新品,采用太阳雨特有保热墙专利技术标准,保热效率提高30%(国家专利号:ZL032523106)。言语之间可以看出家电下乡销量并不如意。光芒推出新品隐蔽式强制循环阳台壁挂太阳能,实现了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完美结合。2009年,所有的太阳能企业都对未来充满了信心,高歌猛进,但是当2010年过去大半的时候,有的企业能够继续高歌,但很多企业却铩羽而归。今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财政部发布太阳能屋顶计划,鼓励城市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
由于很多企业实力不足,专业人才不够,没有一个有效的营销团队,中标之后面对众多中标省份的营销一时陷入困境。家电下乡叫好不叫座 据报道,2009年先期中标的92家中的部分企业9、10月旺季的销量得到了迅速提升,使得更多的企业对下乡充满了期待。它们成功的秘诀在于:在太阳能技术的开发和部署上进行持续公共投资。
这标志着政府将开始对可再生能源进行巨额投资和部署,尤其是可再生能源中的光伏产业。如果输出高于5万千瓦,将获得每1千瓦3115欧元的贷款。不久,日本结束了对屋顶系统的政府资助。如今,日本经济贸易工业省仍然在下一代光伏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日本的光伏产业仍在增长。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已有2000个并网型太阳能设备安装在德国的住户屋顶上。1994年,在日本的一家屋顶上安装一个太阳能系统需花费6万美元。
这一计划意在获取安装太阳能设备的经验,使新住房与可再生能源发电需求兼容,并鼓励民众消费太阳能。此时,日本已拥有多家世界顶尖的太阳能公司。出于对安全、健康、气候变化和能源价格高等因素的考虑,德、日两国现在成为强劲增长的光伏产业的家园。随即,该计划的数字很快被扩展到10万个,推动了德国光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然而,公共政策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德国的太阳能产业仍依赖政府对电力生产成本补贴。从1000到10万个屋顶,德国政府希望进一步降低光伏产业的成本,并邀请私人公司进入。在德国和日本,可以看到成千上万装有太阳能电池板的屋顶。在这一过程中,日本经济产业省始终注意把发展工业生产力和消费者的需求协调起来,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效:将近50万户安装了太阳能屋顶系统,同时太阳能成本大幅度降低。
千屋顶计划被证明大获成功,2000年德国政府在此基础上提高了对太阳能买回补助的比率。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德国显然已经意识到其光伏产业发展中的症结,并做出了及时的调整,这恰恰是中国需要借鉴的地方
据了解,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在德州市整村迁建的农房建设中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实施百万屋顶计划,市区新建建筑中,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率达95%,全市村镇住宅小区达50%。
目前,500个太阳能综合利用村庄和1000个农村太阳能浴室正在紧张建设,已有200个村庄集中式太阳能浴室建成使用。山东省德州市将太阳能技术应用作为建筑工程建设审批程序的必备条件,坚持太阳能光热系统与建筑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力争新建12层以下居住建筑和宾馆、学校、洗浴场所等热水消耗量大的公共建筑全面实现太阳能光热系统建筑一体化,今年全市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面积有望超过100万平方米。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已安装太阳能集热器面积533万平方米,每年可节煤8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0万吨、二氧化硫6万吨通过实施百万屋顶计划,市区新建建筑中,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率达95%,全市村镇住宅小区达50%。目前,500个太阳能综合利用村庄和1000个农村太阳能浴室正在紧张建设,已有200个村庄集中式太阳能浴室建成使用。山东省德州市将太阳能技术应用作为建筑工程建设审批程序的必备条件,坚持太阳能光热系统与建筑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力争新建12层以下居住建筑和宾馆、学校、洗浴场所等热水消耗量大的公共建筑全面实现太阳能光热系统建筑一体化,今年全市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面积有望超过100万平方米。
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已安装太阳能集热器面积533万平方米,每年可节煤8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0万吨、二氧化硫6万吨。据了解,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在德州市整村迁建的农房建设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而其他项目,竞标者普遍都在10家左右。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也认为,按照目前的竞价计算,此轮招标涉及的部分项目预计要17-18年才能实现盈利,而这些项目的特许经营期也只不过是25年。
至今为止,所有竞标项目的最低报价均在1元/度以下,而中电投旗下的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黄河水电)更是给出了史无前例的0.7288元/度的报价。央企国企竞争不计成本杀入不过,0.7288元/度的价格却引来了业界的广泛质疑,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就指出,黄河水电的这一报价肯定亏钱。
其中黄河水电更是以0.7288元/度的报价震惊四座,创造了光伏招标历史上的绝对地板价。有分析人士指出,此前多数光伏项目不能普及,主要原因是成本偏高,而国家财政的补贴又非常有限。但是抛开商业竞争合理性的问题不说,本次招标将光伏发电带入1元时代,却是具备重要意义的。于是,在135份标书的密集轰炸之下,本轮光伏电站招标的竞争趋于白热化:13个项目的最低竞标价均被压到了1元/度以下,较首轮敦煌电站1.4元/度的平均水平大幅下降。
光伏竞标价进入1元时代光伏产业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新能源产业,在近几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今年6月中旬开始的第二轮光伏电站招标项目,则更是吸引了50家企业参与,其中不乏中电投、国电电力和华能国际等央企巨头,同时也包括了民营企业中的光伏明星如赛维LDK和无锡尚德。
据相关人士透露,招标现场最热门的内蒙古包头20兆瓦项目,投标人总数达到了16家。而总的装机容量达到了280兆瓦,较去年的首轮光伏电站招标项目的装机容量扩大28倍。
据悉,本轮招标共有13个项目,其中30兆瓦的项目2个,分别位于宁夏青铜峡和青海共和;此外11个项目均为20兆瓦,分别位于陕西榆林靖边、甘肃白银、内蒙古阿拉善、新疆哈密、新疆吐鲁番等地。但是项目大大扩容并没有带来竞争的减少,相反地,所有项目都遭到激烈争夺。
按照业内较低的价格水平,太阳能组件每瓦需要8元以上、钢体支架2-2.5元/瓦、控制器1.2元/瓦、电缆1元/瓦、人工安装费用至少1元/瓦。因此有分析观点指出,央企为了快速进入光伏企业,都不惜以低价站稳脚跟,其所考虑的出发点并不是商业利益。值得注意的是,本轮招标的13个项目中,投出最低价的企业中有12家是央企或有央企背景,而央企本身也占据了竞标总数的七成以上。即使最受冷落的内蒙古阿拉善项目,也有7家企业投标。
这样算下来,每千瓦投资都在12000元以上。光伏发电进一步降至1元以下,意味着其今后在国内的发展将不可限量。
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在近日举行的给国家第二轮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项目招标中,这句话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成了活生生的现实。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只有央企和国企才具备如此雄厚的实力来支撑长达十几年不盈利的项目。
但是近年来光伏招标的开展,却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这一关键问题的解决——资料显示,国内首批获批的4个太阳能发电项目中标价格均在4元/度,而2009年光伏招标的中标价已经降到了1.09元/度据悉,本轮招标共有13个项目,其中30兆瓦的项目2个,分别位于宁夏青铜峡和青海共和;此外11个项目均为20兆瓦,分别位于陕西榆林靖边、甘肃白银、内蒙古阿拉善、新疆哈密、新疆吐鲁番等地。